查看原文
其他

陈桄:永葆学习的初心和好奇心┃北师大故事

党委宣传部 BNU思享者
2024-10-12


这是一位年轻老师不断探索的北师大故事


人物卡片

陈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时任职于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和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2本。担任多本SSCI期刊审稿人,以及十余个著名国际会议议程主席、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审稿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在线学习中的认知因素,科学教育与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教材与数字阅读。从教以来讲授的“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曾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014),北师大教改示范课程(2016,2018),以及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Apple Distinguished Educator)等称号。



这是他在北师大任教的第3343天


1

师大“老人”,也是技术达人


“教育技术学院有一位传奇老师,懂信息技术,又懂心理学,颜值高,兴趣广,课堂好。”传说中的他就是“男神”陈桄。“虽然我不老,但是我真的是一名‘老师大人’”陈桄笑言。陈桄大学就读于北师大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师从林崇德先生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毕业后留校到教育技术学院任教至今。“人生的几个十年我都在师大,我可不是真的老师大人吗?!”陈桄打趣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热爱也是从北师大的校园开始的。


懂技术的种子可是在陈桄小时候就被爸爸无意种下了。上世纪80年代末,陈桄的爸爸为家里添置了当时的稀有物——一台兼容苹果II的中华学习机,这台电脑也让陈桄成长为“技术达人”。看着父亲用电脑工作,上高中的陈桄也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4年中国首次面向公众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父亲和陈桄成为第一批使用者,当时的网速只有每秒钟2.4K,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WWW浏览。在这样的条件下,陈桄每天在终端界面下给在外访学的父亲写电子邮件,并通过专门的指令把写好的文字转换为二进制发送。在这个过程中,陈桄很快就熟悉了计算机技术。在本科时期,陈桄为系里的老师和同学们装配了几十台计算机,还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立了工作室,为心理系甚至北师大设计制作网页。


1999年本科毕业后,陈桄没有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而是和朋友一起获得风险投资,创办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的几年时间里,他始终无法忘怀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最终,在离开校园五年后,他再次重返北师大,并投入林崇德先生门下,继续深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回到学校后,导师林崇德先生成为了陈桄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培养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是林崇德先生的名言。林崇德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也是全国师德标兵,林崇德先生对学生的关心与照拂陪伴了陈桄五年的学习与生活,陈桄形容师门的氛围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林崇德先生像大家长一样熟悉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兴趣特长。林崇德先生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小到衣着规范,大到家庭人生。林崇德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的学生做了最好的示范和教育。2009年陈桄博士毕业后,林崇德先生给他建议,可以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和自身对计算机、互联网方面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于是陈桄在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林崇德先生对陈桄的影响,同样也体现在陈桄对自己学生的培养上。陈桄效法自己的导师,尽己所能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学习条件。不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每周都要参加学术例会,读论文、汇报论文、讨论研究进展,也分享各自有趣的人生经历。除了定期的例会,陈桄还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人兴趣,尽己所能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每年陈桄都会拿出自己的项目经费支持学生投稿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凭借自己在企业界的人脉,为学生创造与知名企业合作的机会,学术与实践的锻炼双管齐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学术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体验。



2

满分老师是如何炼成的


作为教育学部讲授公共必修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老师,陈桄曾两次获得评教满分,在2014年获得北师大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他开设的课程,也是每次“选课大战”中同学们的兵家必夺之地。谈到自己的教学理念,陈桄认为有四个方面是他一直在坚持与精进的。


一是“不讲道理,讲故事”。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育,陈桄更加喜爱以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的方式吸引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为了让课程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陈桄会仔细观察,悉心收集生活中的人和事、社会的热点新闻并在课堂上用心理学的原理加以分析,除了经典案例会给予保留,陈桄每年都会更新一半以上教学案例,以增强案例的时效性,热门的事件甚至在第二天就能被陈桄带进自己的课堂,“这样的更新不是一种刻意,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新奇感,对课堂有更多的预期。”


二是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激趣,启思,导疑”。陈桄认为,随着时代与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激趣,启思,导疑”。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师,课堂,甚至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他们可以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展开学习。但是否愿意保持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则首先取决于学生们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面对主要教学对象——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本科生,陈桄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心理学有更多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陈桄会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心理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们重复经典心理学实验,并以拍摄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进行系统设计和反思,另一方面,其中的优秀成果,可以成为后续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就会得到示范与启发。“我希望我的课程是一个活的课程,不是一个死的课程。”



三是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从心理学院到教育技术学院,院系的转换让陈桄愈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研究团队负责人黄荣怀教授的带领下,陈桄开始负责北师大IPV6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工作,并作为第一批用户进行了试用。除了教学平台,陈桄也不断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其他新兴的技术手段。每当找到了合适好用的工具,陈桄不仅自己使用,也热心推荐其他老师们使用。Schoology.com是陈桄现在使用的主要教学平台,他通过该平台完成日常教学中的课后小测试、学生大作业提交、批改反馈等。在教学中,每讲完一个模块,陈桄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平台上设计在线测试题目,学生自主完成测验,不论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能得到事先设计好的详细反馈。每位学生的大作业,陈桄也会在平台上认真阅读批改并给出评语,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登录平台查看反馈并且留下对反馈的意见。这样一来一去,学生对于课程内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除了专用的教学平台,陈桄也积极地使用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来开展课堂讨论和交流。针对许多同学不愿意、不好意思当众提问题的特点,陈桄从2013年开始建立课程微信群,鼓励同学们在课后,或者听课的同时,在微信群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甚至鼓励大家在微信群中聊生活琐事。正如陈桄自己所说:“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类似,必须先建立情感联系,才能让讨论深入下去”。陈桄后来收集同学们的课堂讨论文本记录,进行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当初的猜想,根据这些数据所撰写的英文论文,也在国际会议上与同行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不管怎样,“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也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真正为了促进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


四是师生间的“情感联系”。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陈桄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他的家庭日常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当老师不仅要卖‘艺’,还要与学生分享家里的很多事情,甚至是昨天吃了什么”。除了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公共课教师,陈桄还有个独特的目标,“我希望每次上完课之后能叫出所有同学的名字”,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让每位选课的同学都在教学平台中上传自己的照片,在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之外,在课下他也会经常翻看学生的照片,来识记学生的姓名。


生动的事例、幽默的语言、先进的方法,陈桄在讲台上展现的无穷魅力让同学们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滋养了对心理学的兴趣与热爱,也让他成为了同学们心中不倒的心理学“男神”。



3

精彩人生始于勇敢尝试


陈桄课堂的巨大吸引力,也来自于他丰富的经历与广泛的兴趣。“最关键的是有好奇心,永远对没接触的新鲜事物保持学习的初心。”陈桄形容自己在本科时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是一个很喜欢“玩”的人。他热爱音乐、热爱收藏,热爱鼓捣计算机,在学习之外,陈桄探索了各种不同的领域。作为吉他社的成员,他和乐队成员一起在校园的节日舞台上演出;作为广播台的一员,他主播的节目“欧美流行音乐”,受到许多同学喜爱;他同时还是心理学系足球队守门员。出于对信息技术的喜爱,陈桄在本科毕业后,和朋友们一起获得风险投资,创办过互联网企业,也曾经在IT媒体行业工作。


2011年,陈桄应邀参加了一个在越南举办的国际教师培训项目,在培训中除了对教育技术的学习,还有一个艰难的挑战,就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一群互不相识的外国老师一起生活、学习,这个挑战也让陈桄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历:例如换上本地女孩子的特色服装完成任务、骑摩托和外国老师在胡志明市做社会调查……“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去尝试的”,陈桄享受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这些经历让他看见不一样的自己。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访学期间,为了满足孩子们学习加拿大国球——冰球的愿望,他从零开始自学滑冰和冰球,最后加入当地球队,与队友一起征战业余成人冰球联赛。陈桄同时也是个历史迷,喜爱收藏,从中学开始就收藏古钱币。陈桄身上各式各样的独特经历不仅是学生们喜爱的故事,也是激励学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正能量。

寻找自我,是一段漫长的旅途。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在青少年到成年早期中有一项重要的发展,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整合成有机的整体。这是陈桄最喜欢的一个理论。在每一个重要的阶段,他都积极地进行人生的探索。他不仅享受学习,也享受生活,他不止是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



寄语青年学子


愿大家历尽磨难,

都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采访、文字:王娟、余婷婷

图片:林晗

编辑:李姿

责编:王娟、黄小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BNU思享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